时隔三个月,公募行业再起限薪传闻,而传闻中基金公司的薪酬峰值已由1500万元、500万元、350万元进一步降至300万。
近日,有市场消息称,“基金、券商限薪已经开始。上限300万元,博时基金等已经正式发文。”对此,博时基金内部人士向澎湃新闻记者表示“没听说过这方面通知”。
“以正式发文的形式来明确薪酬具体数额上限的可能性不大,但公司内部变相降薪的措施自年前开始便有所增多。”华南某公募业内人士透露道,较以往相比,公司会减少非必要岗位人员,对于基金经理的绩效考核也会更加严格,内部员工的年终奖及相关福利均暂缓发放以及大力降低出差等各种费用标准。
“尤其是银行系、券商系等具有国资背景的公募更有可能会存在薪酬‘红线’。”另一位公募人士补充道,大背景下,基金经理控规模的趋势在逐步增加,“由于指数基金、ETF不太受规模限制且费率低,后续仍会成为各家‘卷’的重点对象。”
此外,自2023年7月基金费率改革启动以来,行业费率模式优化逐步推进,改革成效也随着2023年基金公司年报业绩的出炉而浮出水面。
据天相投顾数据,154家披露年报的基金管理人(包括基金公司、券商、保险资管等)在2023年共获取管理费报酬达1333.46亿元,较2022年时的1442.43亿元下降约7.55%;托管费也由2022年时的304.56亿元下降至284.96亿元,同比下滑6.44%。
4月12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完善与经营绩效、业务性质、贡献水平、合规风控、社会文化相适应的证券基金行业薪酬管理制度。持续开展行业文化综合治理,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分类名单制度和执业声誉管理机制,坚决纠治拜金主义、奢靡享乐、急功近利、“炫富”等不良风气。
《意见》要求,全面加强基金公司投研能力建设,丰富公募基金可投资产类别和投资组合,从规模导向向投资者回报导向转变。稳步降低公募基金行业综合费率,研究规范基金经理薪酬制度。修订基金管理人分类评价制度,督促树牢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支持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资管业务稳健发展,提升投资行为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