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卫工作看似是扫大街、运垃圾的‘小事’,实则关系到千家万户的生活品质。”这是库尔勒市一三鸿达环境管理服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常说的一句话。多年来,公司始终秉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服务理念,从解决“如厕难”“倒垃圾难”等民生痛点入手,将服务延伸到城市的“神经末梢”,用一件件民生实事,践行着“爱卫有我 健康生活”的专项行动要求。
一、公厕提质:从 “能如厕” 到 “好如厕” 的升级
“以前带孙子出来玩,找公厕难,找到的要么脏要么没水。现在不一样了,街头的公厕比家里还干净,还有专门的母婴室。” 家住鸿雁新区的王奶奶,对一三鸿达运维的公厕赞不绝口。为破解市民 “如厕难” 问题,公司启动 “公厕提质行动”,对负责的 18 座公厕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
改造后的公厕堪称 “细节控”:在硬件上,更换老化管道、加装防滑扶手和无障碍坡道,确保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使用方便;在功能上,增设母婴护理台、婴儿安全座椅和便民服务箱,配备卫生纸、洗手液、创可贴等用品;在管理上,实行 “一人一厕” 责任制,管理员每小时进行一次保洁,每天对地面、便池等重点区域消毒 3 次。更贴心的是,部分公厕还安装了除臭系统和新风设备,彻底解决了异味问题。如今,这些公厕不仅通过了库尔勒市的卫生检查验收,更成为市民口中 “有温度的便民窗口”。
二、社区服务:把 “垃圾站” 建在群众满意处
“以前垃圾站离我家只有 5 米,夏天窗户都不敢开。现在新站移到了小区边缘,还做了密封处理,一点味道都没有。” 这是一三鸿达倾听民意、优化服务的生动案例。去年,在塔指西路某小区垃圾站选址过程中,公司接到多位居民反对意见,立即暂停施工,组织工作人员逐户走访,收集到 23 条改进建议。
最终,公司重新选址并对垃圾站进行升级:采用全密封设计,配备智能除臭系统,确保异味不外溢;设置隔音屏障,减少作业噪音;安排专人每天早晚各一次清洗消毒,垃圾做到 “日产日清”。为了进一步方便居民,还在垃圾站旁增设了分类指导岗,由工作人员现场讲解垃圾分类知识。从 “不顾民意” 到 “问计于民”,这次调整不仅化解了矛盾,更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该小区居民对环卫服务的满意度从 65% 提升至 98%。
三、特殊关怀:为 “小众需求” 撑起一片天
在服务过程中,一三鸿达格外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需求,推出一系列 “定制化” 服务。针对行动不便的独居老人,公司组织保洁员成立 “爱心服务队”,提供 “上门收垃圾” 服务,每周两次定时上门收取生活垃圾,并顺带帮忙检查家中水电设施是否完好;在学校周边,设置 “学生专用垃圾投放点”,配备分类垃圾桶和纸巾,方便学生投放零食袋、文具屑等小型垃圾;在农贸市场周边,安排专人早晚高峰值守,及时清理散落垃圾,为商户和市民营造整洁的交易环境。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 “小事”,却精准击中了群众的需求痛点。正如库尔勒市爱国卫生工作要求的那般,一三鸿达用 “群众视角” 看问题,用 “务实举措” 解难题,让环卫服务不再是冷冰冰的作业,而是充满温情的关怀。从公厕里的一卷卫生纸,到垃圾站的一次选址调整,这家企业正用 “最后一公里” 的优质服务,让库尔勒的民生温度越来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