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秀菊创办桂柳茶菊养生馆:四十六载茶科匠心,铺就养生之路
资讯   2025-10-09   来源:互联网

在广西茶叶科学研究所和广西绿异茶树良种研究院的茶树种质资源圃里,覃秀菊曾主持和参加收集选育 1900 多份茶树种质资源。从广西茶叶科学研究所科研科科长、品种研究室主任到广西绿异茶树良种研究院院长,这位手握 51 项荣誉的全国百名“杰出中华茶人”,用 90 多项科研项目、12 个国家级茶树良种证书,在八桂大地写下茶科传奇 —— 她与团队培育的“尧山秀绿”、 “桂绿1号”品种及创新配套技术等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广西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指导繁育的 3 亿多株茶苗让8万多亩茶园焕发生机,更让56个贫困村通过种茶走上致富路。

“茶是大自然的馈赠,既能富民也能养生。”覃秀菊的科研生涯始终围绕“茶的价值”深耕。她主持及参与制定 25 项广西地方标准、23项广西团体标准,发明专利6件,实用新型专利17件,主编及参与编写7 部茶叶著作,在《中国茶叶词典》中镌刻下中华茶人的智慧;而 19 项名优茶金奖背后,是她对茶性与人体健康关联的早已知晓。这份积累,成为她退休后创办 “桂柳茶菊养生馆” 的底气。

二、退休不褪色,茶韵养生启新篇

“科研的终点不是获奖,是让成果真正服务于人。”2025 年,年过花甲的覃秀菊推开了桂柳茶菊养生馆的大门,将研究基地里的茶学智慧转化为触手可及的养生方案。在这里,墙上悬挂的4项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证书与“五招护腰” 保健操示意图相映成趣,诉说着科研与民生的衔接。

桂柳茶菊养生馆的每一项创新都烙印着她的科研基因:针对现代人久坐难题,她融合茶农劳作中的身体养护经验,研发出无需吃药打针的腰椎保健五步法;基于“药食同源”理论,用自主选育的特色茶种搭配食材,打造出胃寒食疗方。其中白首乌茶的配方,正源自她早年对药用茶资源的创新研究,这种被记载为“补肝肾、强筋骨”的原料,在她手中成为养胃良方。

三、多维团队赋能,构建养生生态圈

“好的养生,从来需要跨界智慧的融合。” 覃秀菊对此深信不疑,由她组建的核心团队,堪称汇聚多领域专长的 “养生天团”—— 为搭建全方位养生体系,她深耕多元领域:不仅拜师研习道法祝由术、河络数字易学文化、八卦象数组合等传统智慧,更将茶业文化与中医文化深度结合,同时钻研三体二命百年望族文化、道缘功法,以及摩骨通经、生物钟疗法、灵枢疗法、震荡中医疗法等实用养生保健技法。

作为获评全国 “杰出中华茶人” 的专业茶人,覃秀菊对茶疗品质有着极致把控,所有茶疗配方均由她亲自审核把关,确保茶疗的专业性与安全性;团队中的武当山传承者,则带来正统道家养生智慧,其独门功法与养生馆日常保健操形成互补,让道家 “治未病” 理念落地为可践行的养生动作;此外,团队中的寄生茶导师深耕广西本土资源,深挖老鹰茶、牛皮消茶等小众药用茶种的养生价值,让地方特色茶饮成为养生体系里的独特亮点。

不同领域的养生智慧在此碰撞融合,既扎根传统又立足特色,最终形成了一套兼具专业性、实用性与在地性的养生方案。

在桂柳茶菊养生馆的展柜里,各类茶品诉说着茶的多元可能:紫色茶富含花青素,黄酮茶主打抗氧化,专为老年人研发的 “健腿茶酒” 融合了杜仲等养生成分。最特别的是白首乌茶及白首乌面条,将她研究多年的药用茶资源与白首乌茶发明人的合作转化为日常饮食,延续着“科技助农、养生惠民”的初心。

四、茶人初心不改,养生惠及万家

如今,覃秀菊的脚步仍未停歇,仍坚持“奋斗在科技创新及乡村振兴第一线”,曾服务过37家企业、56个贫困村,其“以助推乡村为己任”的情怀,是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的精神动力。

为六堡茶茶农培训提质增效关键技术

她带着桂柳茶菊养生馆的技术走进社区,为上班族演示腰椎保健操;把食疗配方送到乡村,让茶农在种茶之外收获养生知识。“以前培育茶种是让大家富起来,现在做养生是让大家健康起来。” 这位“广西科技扶贫之星”的眼中,闪烁着始终如一的热忱。

开展茶树种质资源调查

培训技术骨干对新品种培育和留养穗条扦插繁育

指导茶农苗木移栽前的处理

从茶树种质资源圃到养生馆的茶案,覃秀菊用四十六年科研积淀证明:一杯茶里有科学,一套功法藏智慧。桂柳茶菊养生馆的茶香中,飘溢的不仅是茶韵,更是一位茶人跨越半生的初心传承。